第十章 如何帮助对方变得更独立

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遇到过不少因为父母对子女的恋爱或婚姻生活干预太多,最后导致子女分手或离婚的情况。

有的是子女与爱人之间出现一点儿小矛盾,父母马上就给子女的爱人打电话。

有的是父母要替子女做主决定买什么样的房、装修成什么样的风格,甚至家里要买什么家具等。

还有的会干预子女及其爱人的工作,直接告诉子女及其爱人希望他做什么工作,该如何做,等等。

我们都知道,父母的这些做法,在他们自己看来肯定是觉得都是为了子女好,但实际上这些事情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子女和其爱人自己去处理和应对的,因为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事情,如何做要取决于他们内心的声音。

这样的父母,在子女小时习惯这样对待子女,很多子女可能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方式,意识上也许不会感觉到有什么不满(潜意识里一般都是愤怒的)。但一旦他们结婚之后,他们的爱人不一定习惯,很可能会感觉到被入侵了,心里是愤怒的。

我还有一个经验,就是子女的爱人如果也觉得这样的父母做法很正常,他们也习惯了的话,很有可能,他们的父母也是喜欢越界的人。这样的话,双方的父母一般都会搅进这对夫妻的婚姻生活中去。

这就容易出现一种情况。

一件事情,公公婆婆要做主,岳父岳母也要做主,本来只存在于夫妻之间的一个因差异而需要去沟通磨合的事情,变成了两个家庭之间的权力之争,很容易导致这对夫妻的生活乱七八糟,并且最后一发生矛盾,就是双方父母之间的矛盾。

这样的案例我不止一次遇到。夫妻之间还有感情,但双方父母已经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反目成仇,最后这对夫妻不得不因为父母们的交恶而分开。

父母对子女越界,不管是对子女的个人成长还是婚姻幸福,都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同样地,从滋养的角度来看,爱人之间,如果经常越对方的界,对对方的成长和幸福也是没什么好处的,并且有可能重复对方父母曾经对他们入侵的创伤。

一个人的性格成熟和人格完整,一定缺少不了自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独立自主,不依赖人这一点。

情绪上支持,事情上不代替

在日常的情感生活中,我们肯定是要满足一些对方的心理需求的,而这也才是正常的爱人之间在一起生活的状态。再加上如果想着要滋养对方,经营好关系,需要满足对方的可能会更多些,但这不代表要替代对方做一些他自己本来就可以完成的个人的事,这是容易搞混的事情,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通常,如果对方遇到一些困难,我们最好是在情感上为对方提供理解和支持,具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属于个人的事情还是需要他自己去完成的,这样才能有真正的成长。

就像父母可以理解孩子做作业的辛苦,但坚决不能替孩子写作业一样,因为父母不可能替孩子解决未来人生中所要面对的所有问题。

情绪上的支持可以帮助人在成长中提高对情绪的耐受力,提升情绪上的成熟度,但替代对方做事是不会帮助对方成长的。

一些有依赖倾向的人,他们之所以不独立,除了儿时的一些创伤经历导致他们自己内心弱小无助没有力量和能力外,也有很多人是由于成长过程中父母替他们做了太多事情,没有给他们太多锻炼自己、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你要做的一定要与他们的父母曾经做的不一样。不替代对方做事,保持你与对方的边界,你的事情是你的事情,对方的事情是对方的事情,就是给对方成长与锻炼的机会。

对方遇到困难时,把解决困难的空间留给对方,让对方在这个空间中成长、锻炼自己的能力,他自然就会从身体力行中获得成长,这也是允许对方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我在上一本书里举过一个丈夫每次都帮妻子倒车的例子,其实就是丈夫替代妻子做了本该妻子做的事情,容易导致的结果就是她可能一直无法提升倒车的能力。

我还遇到一种情况。

丈夫一遇到工作上的困难,妻子就出手帮助解决。结果妻子的能力越来越强,丈夫的能力一直没有得到成长。最后妻子看不上丈夫,经常指责丈夫,丈夫受不了,提出要离婚。当然,也有颠倒过来的,丈夫常常帮助妻子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最后又看不上妻子。

这些结果的出现,其实都是双方互动的结果,能力强的一方如果只是提供情感、情绪上的支持,不帮助对方做具体的事情,对方在做事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成长,而且关系会变得更好。

反之,不但成长不会发生,还容易导致能力强的一方对能力弱的一方长期不满,进而弱的一方渴望被认可的需要也得不到满足。这样的感情,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

给对方预留成长的空间

如果要滋养对方,帮助对方成长,就是要把所有属于对方自己个人的事情,或者应该承担的家庭义务,尽量留给对方来做。

这个过程中的难点在于一些人总是不自觉地想要替对方做事,他们自己在意识上可能会觉得是对方没自己做得好,实际上很有可能是太想证明自己在关系里是有价值的心理在起作用。

我有一个学员,她这些年承担了家里所有的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接送孩子上学、购物买菜等事情,把自己累得整天浑身疼,而她老公基本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回到家里就是吃饭、睡觉、看电视、打游戏。

但实际上在他们刚结婚时,局面并不是这样的,那时老公还会帮助做饭、打扫卫生,随着她对老公做的事情看不上而对他的指责,以及她会主动把很多事情都做完了,他就慢慢变成了这个样子。

可以说,今天的局面,是他们二人共同导致的结果。他也许本来就不太喜欢做这些,加上她的指责和主动做完所有的事,又剥夺了他主动去做的意愿和空间,他就慢慢不做了。如果她希望他能分担些,要做的除了在他做事时少一些指责外,还需要留些事情给他做。

这个道理也很简单,有些事情你不做,对方承受不了,自然可能会去做,比如他饿了没人去做饭,他想吃了要么自己点外卖,要么只能自己去做,但不管点外卖还是自己做,都是自己照顾自己。

通常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容易在几个方面越界:

一是,替对方做事。

对方的工作、个人事务、应承担的家庭义务,都存在有人会替对方做了,然后指责对方能力差、懒、笨的情况。

二是,替对方做决定。

比如不经对方同意,就把对方的个人物品扔了;不经对方同意,就替他答应了帮别人的忙,或拒绝了别人的请求;等等。这类事情都是替对方做决定,因为这类事情,都是属于对方个人的事情,需要对方自己做决定。

所以,即便我们觉得某些事情对方应该做,或者知道对方一定会答应或拒绝,也尽量要跟对方商量一下,这是在尊重对方作为个体存在的权利。

在亲密关系中,即便不是对方个人的事情,而是涉及双方的事情,也都是要商量着来的,如果不跟对方商量就做了本该商量的事情,也是替对方做了决定了,就越界了。

比如买什么样的家具、电器,假期旅游去哪里等,都不是只关系到个人,都是需要商量着来的,除非对方说:“你看着办吧,我无所谓。”

三是,忽视对方的感受,做一些对方明显不愿意的事情。

比如对方不喜欢带陌生人来家里做客,如果你未经对方同意,就带陌生人来家里,明显是做了对方不愿意的事情。这种时候,当着外人的面,对方可能不说什么,但心里可能是生气的,因为他的感受被忽视了。

四是,逼迫对方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情。

比如让对方改变发型、穿衣风格,而对方如果内心并不想这样做的话,也是对他的越界。

还包括改变对方的正常爱好,强迫对方换工作,等等。

这些事情,如果一商量,对方就同意了,这也可能是对方自己意志的表达,如果对方不同意,被逼迫做,就是对对方作为一个个体的越界。

越界,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入侵。面对入侵,如果对方没有力量抵抗,他的边界会被破坏,这时,他的自我就不完整了,或者如果他的自我本身就不够完整的话,入侵会影响他的自我变得完整的过程。而人的幸福是要靠做自己的,没有完整的自我,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可言。

不越界,才能去依赖

在亲密关系中,一般来说,有三种人相对比较容易越对方的界:

一种是自己没有什么边界感的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所以,他们越了别人的界往往也不自知,因为他们心中还没有别人。这样的人,自己不成长,他们往往难以适应亲密关系,更不用说滋养别人了。他们是前面提到过的活在一元关系里的人,最需要的是把自己内在的关系成长到进入二元关系、三元关系。

很多人可能并不是完全活在一元关系中,但人格中残留有一元关系人的某些特点,这样也可能会在亲密关系中不自觉地越界。

另一种人是从小成为代理父母的家里的排行老大,他往往从小就被要求照顾弟弟妹妹,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与认可。这样,他就习惯了照顾人,不照顾人,他几乎不太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了。

所以,当他结婚后,往往还在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这也导致这些弟弟妹妹一生都可能长不大,一直依赖他。另一点就是他会在与爱人组成的新家庭中,继续扮演照顾者的角色,把家里的各种事情都做得很好,让另一方无事可做。然后,他再指责对方什么都不干。

他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进而有资格得到爱及存在的权利。也有一些人,他并不是家里的老大,他甚至是独生子女,但他依然会在关系里特别想要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这与他儿时缺失爱与好的照顾是有关系的。

还有一种人,他做很多事情,出发点可能并不是想要照顾别人,而是想要证明自己比别人厉害,所以看到别人遇到有点困难的事情时,总是忍不住想要取而代之,以此来证明:看,我比你厉害吧!

所以,他们的口头禅往往是:你这样不行,我来吧!

婴儿在得不到好的照顾时,为了防御内心的痛苦,可能会想象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这个想象出来的全能的人目的就是为了照顾那个弱小无助的自己。

这样的人,进入亲密关系后非常容易成为照顾者,因为他看不得别人无助,那会唤起他内心深处的弱小无助的记忆。在找对象时,他们也很容易找那些照顾不好自己的人,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证明自己是全能的、有能力的。在那些本来就很有能力、可以把自己照顾得很好的人面前,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他们也常常对那样的人没兴趣。

前面描述的几种类型,在某些人身上也可能会同时出现两种及以上特点:比如既渴望证明自己的价值,又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

在亲密关系中,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如果一个人总是越过对方的边界,是会容易让对方感觉到愤怒的,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成为自己,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感受。

除此之外,对于有依赖倾向的人而言,也容易强化其依赖的特点。这也是非常需要注意的一点,因为很多有依赖倾向的人本来就会使用投射性认同,把他的无助感投射出来,如果你刚好是上面描述的那几种人,很容易就不自觉地被钩上,做了那个替对方做主或做事的人。

对于本身就没有什么边界感的人而言,就更是没有机会帮助其建立边界感了。

在后边,我会介绍关于如何帮助对方“成为自己”的方法,其中会提到“自发性”和“真实感受”等概念,只要注意凡事考虑到是不是对方自发的,以及对方的真实感受是什么,不越对方的边界就比较容易意识到和实现了。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