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道歉,不意味着你错了

在亲密关系中,当发生矛盾和冲突之后,人们心里往往是愤怒或委屈的。

愤怒是向外攻击的力量,这时可能表现为不理对方、使脸色、闹分手等行为。

委屈是攻击性朝向了自己,表现出来可能是伤心、哭泣等行为。

无论是愤怒还是委屈,都表明内心产生了痛苦,没有痛苦人们是不会愤怒的,也不会攻击自己。

这关系到愤怒、委屈这两种情绪的产生机制。

“恼羞成怒”这个成语,准确地解释了痛苦和愤怒的关系。恼羞成怒的人,先是内心有了羞耻的痛苦感受,承受不了,然后才愤怒地攻击那些让他感到羞耻的人。

这时,羞耻是原**绪,愤怒是继**绪。

当然,一般情况下,人们只会感受到自己的愤怒,而意识不到愤怒背后的羞耻、恐惧等痛苦感受。

委屈也是一样,当内心痛苦,又恐惧向外攻击时,就会向内攻击,产生委屈的感受。

这时痛苦是原**绪,委屈是继**绪。

愤怒的人攻击别人,像是想要把别人推远。而委屈的人不去推远别人,而是自己躲起来独自承受。

前者是你走开,后者是我走开。

但不管是你走开,还是我走开,对于关系而言都是伤害,都是产生了距离,对于双方而言,也都是因为有痛苦在内心的。

这个时候,如果你想要修复关系,其实就是要去和对方共同承受他愤怒和委屈后边的痛苦。只有他的这个痛苦被看到、理解之后,他的痛苦由不可承受,变为可承受了,或者不痛苦了,他才愿意再次靠近,关系才能得到修复。

所以,理解对方为什么痛苦,也就是共情到对方的痛苦感受,是修复的关键。当然,在自己处于情绪当中的时候,我们往往是没有心情去共情对方的,所以,修复更多地发生在我们自己平静之后。

开启重新对话的方法

需要修复的情景,不管对方是处于愤怒还是委屈的状态中,往往都是有一些前提的。就是当你跟对方发生冲突时,你可能因为想要保护自己会发脾气或说一些让对方受伤的话,或做一些过激的事情,这可能触碰到对方内心深处的痛苦了。

比如你只是说,嫌我做的饭不好吃就别吃了。

如果他感觉到了被拒绝,他可能会受伤,如果恰恰这是对方儿时偶尔说一些饭菜不好吃时父母说过的话,他就更可能会很受伤。之后,攻击性向外的人可能会推开碗筷站起来走了,攻击性向内的人可能会感受到伤心、委屈。

前面说过,亲密关系中大量的痛苦都是内心的创伤被触碰到了。很多时候,你可能只是想要保护自己,并不是想要故意去触碰对方的痛苦。但在关系里,因为两人长期朝夕相处,发生各种事情的概率太高了,你就有很大可能会多次触碰到对方内心的伤口。

如果加上对方刚好也是有很多创伤的人,这个概率就又被提升了。

尽管你不是有意要去触碰对方的伤口,但事实是你触碰到了。所以,修复的第一步往往是道歉,这不一定说明你错了,而是为你不小心触碰到对方的伤口道歉。就像我们跟朋友聊天时聊到了对方痛苦的事情时我们会道歉说“对不起”一样。

“对不起,我不知道这样说会让你这么难过,看到你这么难过我心里也很不好受!”

有时仅仅是这样一句话,就会瞬间让对方怒气降低。因为,这话是在说,我知道你很难过,我并不想让你这么难过,看到你这么难过,我是心疼的。

也像在告诉对方:

“你是做了一些不合适的事情或说了一些不合适的话,但这不至于让你这么痛苦。你这么痛苦,是因为我不小心触碰到了你的伤口。”

这还相当于先免了对方的一些责,拿掉了你发脾气或指责对方时所施加在对方身上的攻击的力量。就像两个发生战争的国家想要和好,先要把围在对方城下的兵撤了一样。

这也是共情,更是一种共情性的行为,你承受不了我就拿掉。

道歉,往往也是重新对话的开始,在此之后,就是你表达对对方的内心痛苦的理解的时候。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